9月29日,天津农业科学院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马毅研究员应任刚教授邀请来学院进行交流,期间在学院107会议室作了题为“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”的学术报告。学院相关师生60多人聆听了学术报告,报告会由曹阳春副院长和任刚教授共同主持。
曹阳春副院长主持学术报告会
马毅研究员作牛产业报告
会议上,马毅研究员围绕国内当前肉牛与奶牛的存栏量、牛肉消费量、肉牛价格、奶牛产能及牛产业后期发展着力点等内容,进行了详细解读。马毅研究员指出,2018年至2023年,全国牛存栏量实现连续增长,2024年末存栏量已达10047万头。与此同时,牛肉消费增长乏力,产业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;原料奶价格持续走低,叠加产量过剩,导致奶价长期低迷。进入2025年上半年,肉牛市场快速回升,养殖亏损幅度大幅减轻,牛价持续上涨,国内外牛肉价差不断收窄。2025年6月,肉牛行情进入市场阶段性自我调节阶段,“短期看涨” 已成为行业共识。同期,国内奶牛产能正加速调整,预计奶牛存栏量将进一步下降,市场供需平衡有望在下半年初步显现。此外,马毅研究员还总结了牛产业后期的发展着力点。他强调,构建适宜的产业链提质增效模式、重视新质生产力在肉牛产业中的应用、选拔并培养“新牛人”专业人才队伍,将是产业后期发展的核心重点任务。
任刚教授主持学术交流环节
马毅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牛(奶牛、肉牛)高效繁育机理及技术研究和牛新品种培育。参与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,牵头天津市奶牛联合育种工作,开展牛种质资源发掘与鉴定、高效繁育技术研究集成与新品种培育、示范推广等工作。本次学术报告的成功举办,为学院师生搭建了深入了解牛产业发展形势的专业平台。这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和产业视野,为学院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思考,更为推动养牛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。